新闻资讯

致力于提供IT综合服务的高科技企业
赋能企业发展数字化经济

前沿通信技术重构数字社会底座

2025-07-09 09:26:30

前言

图片

通信技术的每一次飞跃,都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我们从未停止对更快、更安全、更智能连接的追求。今天,五大前沿通信技术正蓄势待发。

太赫兹与6G

未来的"万倍网速"

图片

探索利用太赫兹频段(0.1 THz - 10 THz,介于毫米波和红外光之间)作为6G移动通信的核心频段。

6G将实现“三个倍增”和“三个一体”

1.传输速率:从5G的Gbps级跃升至100-200Gbps,峰值可达Tbps级别。

2.时延:小于1毫秒,满足工厂机器协同、远程设备操控等实时性要求。

3.连接密度:每平方米连接10-100个设备,真正实现万物智联。

通感一体、空天一体及通智一体成为6G的核心特征。未来6G基站既能传输信息又能感知周围车辆和行人位置;通信与计算功能深度融合,可将智能终端的计算功能迁移至附近基站,大幅降低终端体积和能耗。

应用与前景

紫金山实验室6G通感融合试验网

全球首个6G外场网:在南京建成1.75万平方公里的试验场,6G基站通过电磁回波实时感知1公里内无人机的轨迹、速度和高度,精度达分米级,单扇区覆盖1平方公里。

低空经济落地应用

· 安防巡检:实时监测非法无人机入侵,2025年已与东南大学合作开展商业试点。

· 物流运输:为京东、顺丰等企业提供低空物流路径规划,减少30%配送时间。

图片


中微子通信

能"穿透地球"的信号"

图片

中微子通信需要利用粒子加速器等大型设备产生高能中微子束,通过编码和调制实现信息传输。

核心优势

穿透之王中微子束能轻松穿透地球、行星甚至整个星系,损耗极小。理论上,一部位于南极的设备,可以直接接收穿过地核、来自北极的信号!

独特价值 实现点对点、无需中继的全球直连通信(尤其对潜艇、地下/深海设施);深空通信(穿越星际尘埃、行星遮挡);抗电磁干扰、抗太阳风暴。

应用与前景

中国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探测技术储备

实验室部署2万吨液体闪烁体探测器,用于捕捉宇宙中微子信号。其高灵敏度探测技术(如石墨烯太赫兹探测器达650GHz)为中微子通信接收端研发奠定基础。

目标延伸:未来计划拓展至中微子束流调制试验,探索深地或星际通信应用

图片


卫星激光通信

太空中的“激光笔”

图片

AI算力的爆炸式需求正驱动光通信技术跨越式升级。2025年,800G/1.6T超高速光模块成为大模型训练(万卡级集群)的刚需,硅光集成、CPO(共封装光学)技术突破功耗和速率瓶颈。

我国网络接入速率正从双千兆进入双万兆时代。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发布《关于开展万兆光网试点工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底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万兆光网试点。

算力基础设施正经历结构性变革

1.超万卡集群智算中心成为主流:谷歌、微软、亚马逊均已建成超万卡集群,马斯克旗下xAI打造20万块H100GPU集群。

2.华为、中国移动等国内企业也建成超万卡智算中心。

3.算网协同从算网融合迈向算网一体打破算力孤岛,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

骨干传送网加速升级演进。中国移动已启动400G省际骨干传送网建设,预计2025年800G将开启短距离传输试点,为泛在算力资源提供强大运力保障

前景与应用

NASA深空激光通信(2024年)

在距离地球2.9亿英里(4.6亿公里)的深空,通过近红外激光实现267 Mbps的数据传输,为火星探测提供高清图像与视频回传能力。

关键技术:采用高精度激光收发器与自适应信号处理,克服宇宙空间的长距离信号衰减。

图片

量子通信

绝对安全的“加密信封”

图片

量子通信正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应用。上海交大团队构建全球首个300公里级四节点全连接量子网络,量子态保真度超85%,为军事、金融等高安全场景提供基础。

中国实现1.3万公里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微纳卫星与移动地面站协同,推动全球量子保密网络建设。东芝欧洲团队在德国商用电信网络上实现253.9公里量子信息传输,无需低温冷却设备,大幅降低部署门槛。

量子通信大规模应用仍面临三大挑战

1.芯片化与成本优化:需将各种部件转化成自主可控、高性能、可量产的集成芯片。

2.滚动式网络建设:我国已建成约12000公里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未来需进一步织密城域网络、扩展骨干网络。

3.标准化发展:构建既简约可控,又能兼容技术发展与多元应用的标准体系。

前景与应用

1.中国-南非万公里级密钥分发

中国科大团队通过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在南非斯泰伦博斯站与北京站间建立量子密钥,完成12900公里外的图像“一次一密”加密传输,单次过轨生成100万比特密钥。

政务金融场景:中国电信在合肥量子城域网覆盖500余家党政机关,量子密钥替换传统加密。

2.300公里全连接网络突破

上海交大团队构建四节点量子直接通信网,横跨300公里(上海-南京-合肥-杭州),量子态保真度超85%,为跨省政务机密通信铺路。

图片


微型通信器件

指甲盖大小的“信号塔”

图片

通信的未来不仅在于宏大的网络,也在于微小的器件。指甲盖大小的空间内,也能集成强大的通信能力。

利用先进材料(超材料、GaN等)、微纳加工(MEMS)、高密度集成(SiP, SoC)和精巧设计,将天线、射频前端、基带处理等模块极致微缩化。

技术核心

利用先进材料(超材料、GaN等)、微纳加工(MEMS)、高密度集成(SiP, SoC)和精巧设计,将天线、射频前端、基带处理等模块极致微缩化。微型通信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优点,可满足未来通信设备对小型化和轻薄化的需求。微型器件可提高通信设备的性能和可性,降低生产成本,推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应用与前景

微型通信器件可使卫星通信模块缩小到纽扣大小,降低卫是的体积和重量,提高卫足的发射效率。

微型卫星通信模块可实现卫星的低成本、高效率通信,推动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图片


目前通信技术正在经历一场全方位的革命。这些技术不仅将改变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将深刻重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而在这过程还需要一项技术---“智能边缘计算”。

智能边缘计算

让数据“就近处理"

图片

当数据洪流涌向云端造成拥堵和延迟时,“边缘计算”应运而生——让数据在产生的地方或附近就地进行处理!

核心优势

极致降低时延,赋能实时应用将计算、存储和决策能力下沉到网络边缘(靠近用户或数据源),大幅减少数据传输距离。

大幅节省带宽,优化网络效率在边缘节点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过滤、聚合和分析,只将有价值的信息摘要、关键事件或模型更新上传云端。

增强网络可靠性与韧性关键应用可在本地边缘节点独立运行,即使与云端断开连接也能维持基本功能。

边缘计算+通信技术协同边缘节点渲染复杂图形、处理空间定位数据,并通过5G/6G或WiFi 6E/7高速低时延传输到终端,实现流畅沉浸体验。

提升隐私与数据安全敏感数据在本地边缘设备或网关处理,无需离开信任域,只有脱敏结果或聚合数据才可能上传。


智能边缘计算与前沿通信技术是深度协同、互相成就。

边缘计算是前沿通信技术实现其潜力(低时延、高可靠、大连接、大带宽)的关键使能器。它解决了纯通信无法克服的云端处理时延、带宽瓶颈和数据安全问题。

前沿通信技术(5G/6G、卫星、高速无线)为边缘计算提供了强大的连接能力,使得分布广泛的边缘节点之间、边缘与云端之间能够高效协同,构建起一张智能的、无处不在的计算网络。


结语

这些突破不仅重新定义连接边界,更在重构数字社会的安全基座。通信技术的未来,已经到来。

北京算立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化驱动转型,成就企业更优价值

北京算立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提供信息化全周期服务的 ICT 综合服务提供商。

公司拥有从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到软件定制开发的技术实力,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参与者,并被政府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五十余项资质证书,核心技术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证书数十项。

算立科技的业务范围包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超大型智算中心建设、电信增值服务、信息化ICT集成、云产品及 相关服务、工程咨询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实施、运营运维服务、算力AI模型一体机等。算立科技拥有八年以上的行业客户服务经验,服务的政企客户包含工信部、中宣部、 国铁集团、中国铁建、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浙商银行、阿里巴巴、腾讯、万国数据等政企客户。

算立科技始终坚持科研创新、高效经营,注重产品和服务,将政企市场的具体需求和国内外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与管理理念相融合,聚焦智能办公、智能监管、智能服务、智能决策四大领域,为政企用户提供高品质、全周期信息化解决方案,助力政企用户完善管理体系,加快数智化转型步伐,在“数据智能”时代展翅高飞。

图片

算立科技微信公众号

图片

算立科技客服微信

以上内容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


推荐阅读

/article/1860300843757199360

低空通信网络:低空经济的基石与未来

11-23 20:34:19

随着无人机、飞行器等低空航行工具的广泛应用,低空通信网络作为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正逐渐成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低空通信网络的...

010-88604250